習近平總書記對于新質生產力與傳統生產力的關系有著深刻地闡述。他明確指出,發展新質生產力并不是要忽視、放棄傳統產業。這一觀點強調了兩者之間的緊密聯系和相互依存。我深刻認識到,在企業發展中,既要注重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,又要加強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和提升。在內蒙古地質礦產集團戰略部署下,地勘十公司致力于通過應用新技術、新模式,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,實現新舊動能的轉換,保障企業應勢發展。
地勘十公司的傳統地質找礦具備較為深厚的歷史沉淀,有著成熟的找礦體系。公司及前身一直在內蒙古中東部從事區域地質調查工作,掌握該區域80%以上的基礎地質資料。2006年至今,發現礦點100余處,完成勘查并提交儲量備案項目共14個,其中資源量規模達到大型4個、中型7個、小型3個。在深厚的地勘工作底蘊中,不斷總結歷史經驗,充分發揮“傳幫帶”精神,構成了公司長遠穩定發展的基本盤。
立足新發展階段,地勘十公司始終堅持“忠誠事業 追求卓越”的核心理念,傳承與發揚傳統生產力優勢,通過深化改革,積極擁抱新質生產力。
形成新質生產力,要依靠科研創新
公司著力搭建高水平科研平臺,持續加大地質科研工作的技術力量投入,推動新質生產力形成,不斷催生科研成果。公司作為自治區科協授予的“科普教育基地”、自治區科技廳批準的“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依托單位”、中國地質大學(北京)“產學研”合作基地,始終致力于深化地質科研工作,全面促進學科融合與創新思維碰撞,為探索未知領域、攻克技術難題提供學術引領。承攬的東北地質科技創新中心“敖漢旗八家鋅多金屬礦綜合研究”和內蒙古地勘基金“花敖包特成礦規律研究項目”的成功實施,將總結赤峰、錫盟地區成礦規律和特征,解鎖該地區礦產資源開發的“卡脖子”難題,為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提供新的理論依據和支撐。以及,基于“赤峰吉隆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撰山子金礦綜合研究”成果,首次總結提出“五位一體”成控礦理論,運用此項創新型理論,已在火山盆地內發現新的金成因類型及新的成礦元素,通過初步估算,新增金潛在資源量預計可達1.8—2噸。該成果拓展了礦山找礦空間,為礦山后備資源提供了優厚保障。
發展新質生產力,要融入高新技術
公司秉承新發展理念,聚焦技術強基,引進新設備新技術,努力探索持續發展的有效舉措和思路,激發了企業發展內驅力。2023年,新增進口設備X射線熒光光譜儀,使檢驗檢測分公司打破掣肘,在稀土元素化驗方面取得重點突破,現已具備10個類別,32個產品,418個參數,486個檢驗檢測方法的能力。今年,赤峰市自然資源局“INSAR衛星監測露天礦山”項目的承攬,使公司成為自治區首家應用衛星資源技術、遙感INSAR及高分辨率光學衛星立體像對技術單位。新技術的應用,極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及精確程度,對動態監測全域露天礦采掘現狀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手段。
培育新質生產力,要創新體制機制
從行業客觀現象看,傳統地勘企業市場抗風險能力弱,受礦業投資波動影響大,且人才培養周期長,科研投入與利潤增長存在矛盾。這些都凸顯了創新體制機制的重要性。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今天,地勘行業呈現出市場需求增長、技術加速迭代以及融合綠色發展等特點。我們要更加緊迫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,為強化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制度保障。結合地區發展現狀,積極與自治區基金中心等項目出資部門爭取好的政策支持,使創新型體制機制催化科研成果轉化,促進高新技術、科研理論與市場深度融合,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,并推動傳統地勘企業逐漸轉型成為初級礦企。
緊盯高質量發展新目標,瞄準新質生產力發展新要求。公司提升傳統產業競爭力,既是積極應對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必然選擇,也是主動推動傳統產業升級的戰略需要。實施傳統地質勘查主業與創新型理論、高科技裝備、復合型人才相結合,大力發展礦產勘查工作新質生產力,必將激活企業發展潛力,助推內蒙古地質礦產集團走向更高質量、更高效益、更可持續、更具創新性的經濟發展模式,更將為地質勘探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。(王立明)